你的位置:首页>帮助中心>

过程能力的评价应通过过程能力指数C(或Ct)进行。C(或Ct)值越大,过程的质量精度和成本也越高。所以,要兼顾过程质量精度和过程经济性的要求,还应考虑过程输出产品的价值、过程设备的特点、改进过程方法的难易程度因素。当发现C(或Ct)值过高或过低时,都应采取一定的对策和措施,将过程能力调整到满足实际需要为宜。
  1.过程能力指数的一般评价标准(见表三)。

  表三 过程能力指数C(或Ct)评价表 

1690351220492.png

表三中的“*”表明产品质量已经发展到高质量的1/10 时代,不合格品率已达到百万分之几的水平,其对应的过程能力指数C(或Ct)值也大大超过了1.67的要求。对于表三C 1.67为过程能力过剩的说法,应视具体情况而定,不能一概而论。
  2.当C(或Ct)值过大时,可采用下列调整措施。
  a.适当缩小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。
  b.适当放宽过程控制的随机波动幅度,即增大ð值,如延长刀具更换周期,加大进给量,以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
  c.可能时,改用精度较低的过程设备,降低成本。
  d.简化质量监视/检验控制,将全数检验改为抽样检验或减少抽样频次和抽样样本量,从而降低检验控制的费用等。
  3.当C(或Ct)值过小时,通常采取下列改进措施。
  a.在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情况下,适当放宽该过程产品的公差范围。
  b.分析过程质量低的原因,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过程,如采用过程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。
  c.可能时,采用过程精度更高的设备。
  d.加强过程质量检验控制,如进行全数检验。
  e.当C(或Ct)太低时,可考虑停止生产,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过程,从而提高C(或Ct)值。否则,必须进行全数检验剔除不合格品。
  4.过程分布中心μ(可用 为其估计值)与公差中心存在偏移时的处理。
  表三的评价也适用中心偏移的情况,通常按下列情况处理。
  a.当C 1.33时,若偏移度κ0.5,则不必进行特别的调整。
  b.当C<1.33时,若κ0.25,则必须采取措施,解决中心偏移的问题。

1690351310945.png

我们不单提供专业的软件与服务,我们同时也为客户系统的运行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持,分享我们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相关经验与知识!

免费试用
免费领取
方案演示和试用
微信
微信咨询
工作日: 9:00-18:00
软件销售
咨询功能使用问题
全国总机:400-100-8648
广州热线:020-85530201
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软件下载
//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