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ran提出的质量成本曲线理论(Cost of Quality),在80年代已备受挑战。他以为当质量改善至某一程度时,就算再大量增加资源改善,其效果是不明显的。所以所谓零缺点是不切实际的理想。当时亦流行当质量达到某一范围,便算合格。

◎由于科技进步,各类仪器能够取代人手,发挥防止次品出现的机会。一个突破性的质量成本曲线出现。如果在预防和检定增加资源方面,「零缺点」理想是可以达到的。再加上当时日本一位质量管理专家Taguchi, Ishikawa, Kaizen等都抱着同一理念。


裘兰博士(Juran,1993)提出,可透过以下4大项目来做为评鉴全公司质量推行之状况绩效:
(1) 不合格质量的成本
(2) 市场地位
(3) 组织的质量文化
(4) 公司质量系统的营运
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,除了各项质量指标以外,综合性的质量成本最为重要,它不仅表示经营绩效的良窳,也显示质量管理的努力和好坏。
Kaplan对质量成本定义为「一种财务性,有系统地对预防、测试、修改不合格品等相关发生成本的衡量数据。」因此,质量成本制度所衡量的范围应包括为达到质量目标所相关之训练、检查、修护、材料浪费及商机丧失等成本。质量成本制度是否针对质量改善程序有所帮助虽有仍有争论,但其根源不同于制造程序的特性,其定义及执行方法,可能需要依据企业特性做定义、分类及修正。
质量成本分析对公司经营管理具以下3点好处:
(1) 以金钱来量化质量问题及其严重性,对经营管理者具有较大的说服力。
(2) 凸显降低成本的所在和机会。
(3) 降低顾客的不满意,以免影响公司形象及营业额。
2021/1/14 16:29:57
2021/1/27 17:05:39
2021/3/10 15:48:49
2021/4/8 14:42:32
2021/1/8 16:32:33
我们不单提供专业的软件与服务,我们同时也为客户系统的运行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持,分享我们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相关经验与知识!